一般而言,拍卖场是一个二手商品的交易场所。一些经过了一手交易、使用或收藏过的东西,如还有足够的剩余流通价值,就可能进入到拍卖场来。艺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当艺术家知名度不断提升,作品艺术价值不断得到市场更多关注时,其二手剩余价值常常会超过其原有价值。拍卖交易往往能体现出这种价值上的增量,许多艺术收藏者和投资者也是为着这一目的去购买艺术品。由于并不是所有艺术品都会得到持续的市场增值,因此,收藏前对艺术家和其作品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刘野 (b.1964)
刘野 2003年作 蒙德里安、迪克布鲁纳和我
120×80cm
估价 RMB| 1,800万-2,200万
成交价 RMB| 2,070万
2023-06-13 中国嘉德
当代艺术夜场(一)
艺术品进入拍卖场之前,许多都先经过了一级市场的筛选,即在众多的艺术家中,画廊去选出具有更大潜在价值提升空间的人。然后通过多次举办展览、参加艺术博览会等方式的推广和运作,使艺术作品首次进入到收藏家手中。经过一级市场持续的培养和推广,艺术家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其作品价格在一定范围内被认可之后,才可能被拍卖行看中。而只有那些在主流拍卖场上不断有作品上拍,并受到藏家们普遍关注的艺术家,才被认为真正进入了艺术品流通市场。
拍卖场是十分“势利”之处,他们只想卖作者具有知名度、价位高、精致上乘的艺术品。拍卖行不可能像画廊那样对每一位画家都去精耕细作的研究和推广,对每一件拍品都去遍访藏家。当艺术家有了普遍知名度,作品有了稳定价位时,拍卖大卖场才能吸引到众多收藏者参与竞买。所以,没经历过一级市场的推广和定价销售的过程,没有市场知名度的艺术家,拍卖行是不会上拍他们的作品的。即便有人设法将作品送进了拍卖行,也难得会有人来买。
不能小看艺术品一级市场的作用。没有画廊们辛辛苦苦选择、考察艺术家,邀请策展人、评论家和藏家好友,组织展览,发布新闻,将艺术家知名度宣传出去,将作品卖到藏家手中,艺术家是不太容易在艺术市场上立足的。
拍卖交易则有助于艺术家作品市场的进一步完善。拍卖场常常能将一些艺术家的精品大作拍出高价,可以将艺术家的知名度更广泛地予以扩大;同时高价成交也会带动艺术家作品的整体市场价位。这是艺术家、画廊和其作品藏家都喜闻乐见的景象。当画家知名度以及作品在收藏界有了一定认知之后,画廊或藏家更会去选择画家的精品大作送拍。实际上,近年来在海内外拍卖场上不断创下现当代艺术最高成交纪录的作品,许多都是画廊送拍的。
艺术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进入到拍卖场,直接被专业的收藏者、投资者所接受。但拍卖行是商业机构,在利益驱动和资源众多的情况下,他们一定会去选择那些作者知名度高、作品价位高,能受更多买家关注的作品。当今社会上喜爱书法绘画的人很多,但能进入一级市场法眼的少之又少,也许连百分之一都到不了。而画廊代理过的艺术家中百分之八十人的作品可能从未进过拍卖场。
季鑫 (b.1988)
季鑫 2020年 落地灯与鸢尾花
180×120cm
估价 RMB| 35万-45万
成交价 RMB| 230万
2023-06-13 中国嘉德
当代艺术夜场(二)
据国际市场上的统计,在每5位曾在知名画廊办过第一次个展的新晋画家当中,有两位将会在5年后销声匿迹,另外两位会小获成功,而剩下的那一位会成为画廊的摇钱树。而在每200位成名的艺术家中,只有一位的作品能进入佳士得或苏富比的拍卖场中。可见,艺术家作品进入拍场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当然,有些艺术家是因为拍卖成交的价格还没有私下里自己卖的好。其原因可能多在于拍卖的作品为早期平庸之作,同时拍卖行难以做到像画廊或艺术家本人那样能够保证作品的真伪。而绝大多数的艺术家由于市场知名度不够其作品不会被拍卖行所接收。所以,许多艺术家不喜欢甚至憎恶拍卖行也就不难理解了。
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况,一些旅居海外的华裔艺术家,在国外生活了一辈子,作品一直也卖得不错,如今想将自己的作品送进内地的拍卖行,却处处被婉拒。原因很简单: 艺术家在国内没有知名度,没有市场的价格基础,国内藏家不了解他们。推动拍场竞买并不是拍卖行在作品标签上写上一堆画家生平介绍就能奏效的。同理,有些画家在国内私下卖画几十年了,作品一点不愁卖,但忽然有一天想将作品送进拍卖行,也发现进不去。即便画得很好,也难以给人一个明确的出价区间和确定的回报预期。对于这样没经过拍卖行“大浪淘沙”般市场运作的画家,即便能上拍,成交一定还不如自己私下里卖的好。
许多画廊或藏家将运作成熟的艺术家作品送拍,是市场转换并更趋完善的一个重要环节。拍卖行也许不善于推广和包装一位不知名的艺术家,但对于具有市场成熟度的艺术家却有着很好的市场影响力。二级市场的需求覆盖面更加广泛和多元,拍场价格更加客观、公允和透明,新闻影响力度也更加强大。因此,一位艺术家,在画廊代理包装的基础上,作品能够不断出现在拍卖场上,是其艺术市场最为完美的体现。
禤善勤 (b.1991)
禤善勤 2013年 我在通州街公园 (一组九件)
420×420cm
估价 RMB| 90万-120万
成交价 RMB| 207万
2023-06-13 中国嘉德
当代艺术夜场(二)
拍卖场上不光能出“天价”,也会出现低价“砸盘”的情况。有时候,拍卖场上不知从何处征到了画家早期不那么成熟的作品,或“应酬大路货”,价格卖的不好,甚至卖不出去。这就让画家或画廊很不爽,为了维护整体市场不受干扰,不得已常常还会出钱去拍场回购,以避免流拍的尴尬。
近年来,香港、内地的一些拍卖行在拍卖之余,还建了艺术空间作为展示场所,既方便对一些特殊藏品进行私洽交易,也可以对一些当代知名艺术家作品或某些不太适合拍卖的奢侈品进行集中展销。这似乎是在对一级市场的“越俎代庖”。实际上,拍卖行做不成画廊,只是拓展交易获利渠道,合理利用空间“搂草打兔”而已。
社会上也有很多人质疑,拍卖行会不会与画廊串起来拉高艺术家作品的成交价。为了避免被这种可能的“串通”欺骗,做一些数据比较还是必要的:将拍出的高价与以往的作品价格相比,如果感觉很突兀就要谨慎对待;对比艺术家的作品在其它拍卖行的价格,如果差别很大,也要考虑“被运作”的可能。运作艺术也许难以避免,但要看艺术家作品的艺术价值是否与价格匹配,不能名不副实。内地拍卖场上有过一些例子:一位画家的作品价格无数次地被拍到几千万到上亿元,但该画家没有画廊代理办展销售的历史,也没有拍卖价格从几万、几十万、几百万逐步上涨的经历,市场如何能相信从天而降的高价成交?
Copyright © 2012 zgmscmp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美术拍卖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17013067号-2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